页面

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淋巴系统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管系统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毛细淋巴管以稍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并逐渐汇合成大的淋巴管。全身的淋巴液经淋巴管收集,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导入静脉。

淋巴液的生成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因此,来自某一组织的淋巴液的成分和该组织的组织液非常接近。在毛细淋巴管起始端,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另外,当组织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内时,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毛细淋巴管之间的胶原细丝可以将互相重叠的内皮细胞边缘拉开,使内皮细胞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因此,组织液包括其中的血浆蛋白质分子可以自由地进入毛细淋巴管。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大约每小时有120ml淋巴液流入血液循环,其中约100ml经由胸导管,20ml经由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以此推算,每天生成的淋巴液总量约为2-4L,大致相当于全身血浆总量。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的压力差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的动力。组织液压力升高时,能加快淋巴液的生成速度。


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①能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血液中
②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以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
③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的吸收起到重要作用。
④在组织液的生成和重吸收平衡中起到一定作用。



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

毛细淋巴管汇合形成集合淋巴管。后者的管壁中有平滑肌,可以收缩。另外,淋巴管中有瓣膜,使淋巴液不能倒流。淋巴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和瓣膜共同构成“淋巴管泵”,能推动淋巴流动。淋巴管周围组织对淋巴管的压迫也能推动淋巴流动,例如肌肉收缩,相邻动脉的搏动,毛细血管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以及外部物体对身体组织的压迫和按摩等等。凡能增加淋巴生成的因素也都能增加淋巴液的回流量。

淋巴液回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至血液中,并且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以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的吸收起重要的作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的80%-90%是经过这一途径被输送入血液的。因此小肠的淋巴呈乳糜状。淋巴回流的速度虽较缓慢,但一天中回流的淋巴液相当于全身血浆总量,故淋巴液回流在组织液生成和重吸收的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http://www.hudong.com/wiki/%E8%A1%80%E7%AE%A1
http://spaces.isu.edu.tw/upload/19526/updown2.pdf
http://www.hudong.com/wiki/%E8%A1%80%E7%AE%A1%E7%94%9F%E7%90%86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

动脉、静脉、微血管

动脉、静脉、微血管


血管 是生物运送血液的管道,依运输方向可分为动脉(artery)、静脉(vein)与微血管(capillary)。动脉从心脏将血液带至身体组织,静脉将血液自组织间带回心脏,微血管则连接动脉与静脉,是血液与组织间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各种生物拥有的血管型态各不相同。开放式循环(open circulation)生物,如昆虫,只有动脉。血液自动脉流出直接接触身体组织,再由心脏上的开孔回收血液。闭锁式循环(closed circulation)生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虫类、鱼类,则由动脉连接微血管再接至静脉,最后回归心脏。

科學家估計一個約170公分 高的人,血管長度約6萬英哩(每個人皆不相同) ,大約10萬(96558)公里,可以繞行地球2周半。而人體身上佈滿微血管,大約佔了血管總長度的99.9%以上。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血型与输血

血型与输血


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血型系统

  红细胞血型是1900年由奥地利的K.兰德施泰纳发现的。他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与别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后,发现有的血液之间发生凝集反应,有的则不发生。他认为凡是凝集者,红细胞上有一种抗原,血清中有一种抗体。如抗原与抗体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集反应。如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A抗体,便会发生凝集。如果红细胞缺乏某一种抗原,或血清中缺乏与之对应的抗体,就不发生凝集。根据这个原理他发现了人的ABO血型。后来他又把不同人的红细胞分别注射到家兔体内,在家兔血清中产生了3种免疫性抗体,分别叫做M抗体、N抗体及P抗体。用这3种抗体,又可确定红细胞上3种新的抗原。这些新的抗原与ABO血型无关,是独立遗传的,是另外的血型系统。而且M、N与P也不是一个系统。控制不同血型系统的血型基因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使在一个染色体上,两个系统的基因位点也相距甚远,不是连锁关系,因此是独立遗传的。




(一)血型 Blood Group
1.概念:血型是指红细胞表面特异抗原的类型。 它作为机体免疫系统鉴别“自身”和“异物”的标志。在临床上,血型鉴定是输血与组织、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
2. 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已确认人类血液中有15个主要的血型系统。下面我们主要讨论临床上最重要和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二)ABO血型系统 ABO Blood Group
ABO血型的玻片检查法
1.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红细胞膜表面所含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种类。 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包括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两种。 血清中天然产生的抗体(凝集素)包括有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两种。


2.抗原、抗体的反应为免疫反应--红细胞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of Erythrocyte
红细胞凝集反应指的是相对应的抗原(凝集原)与抗体(凝集素)的免疫反应,使红细胞紧紧地粘连在一起,成为一簇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的现象。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反应,红细胞凝集最终会发生溶血。若在机体的中发生是一种能危及生命的严重的输血反应。
   溶血:当凝集的红细胞破裂时,有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称为溶血。


3.临床上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用已知的标准A型血血清(含抗B凝集素)和B型血血清(含抗A凝集素),分别与被鉴定人的红细胞混悬液相混合,依其发生凝集反应的结果,判定被鉴定人红细胞表面上所含的凝集原的种类,再根据含有的凝集原类别确定血型。(右图)


(三)输血原则 Transfusion Rules

交叉配血示意图(右图)


1.严格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即供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和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主侧或直接配血;受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和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为次侧或间接配血(上图)。
2.正常情况下同型输血是首选的输血原则。即交叉配血两侧均无凝集反应。因为同型血液之间不会存在相对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不会发生溶血反应,安全可靠。
3.无法得到同型血液的特殊情况下,异型血相输采取交叉配血主侧不凝集原则。但输血时应量少,速度缓慢,并在输血过程中严密监视。
4.若交叉配血时,主侧有凝集者,不管次侧结果如何均为配血不合,绝对不能相输。


(四)Rh血型(俗称的+或-血型)
1.Rh血型分型依据:红细胞膜表面是否存在有Rh凝集原。有的为Rh阳性血型(+),没有的为Rh阴性血型(-)。


2.Rh血型系统的特点是
   ① 在人群中,Rh阳性占多数(中国大致为99%以上),只有少数人为Rh阴性。
   ②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能与Rh抗原(凝集原)起反应的天然抗体。Rh阴性的人,在接受Rh抗原后,可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Rh抗体。


3.临床Rh血型反应现象
(1)Rh阴性的人,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可产生抗Rh抗体。当此人第二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即可发生输入的红细胞被凝集的现象。
(2)Rh阴性的母亲,在第一次妊娠期中,若胎儿为Rh阳性,其红细胞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后,可产生抗Rh抗体。母亲再次妊娠时,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又为Rh阳性的胎儿发生新生儿溶血反应。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
a - 红血球(Erythrocytes)
白血球
b - 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c -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d - 淋巴球(Lymphocyte)


血液由血浆与血球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的55-60%;血球则约占40-45%。而血球又可分为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血浆包括90%的水份与 10%的溶质。溶质中的成份有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元等) 、电解质(如钠、钾等) 、营养物质(主要为葡萄糖、胺基酸、脂质) 、代谢后的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酸酐等) 。血浆能运送少部份的氧气及大部份的二氧化碳,而且细胞所需要的物质及代谢后之废物的排出,也大部份由血浆运输。

红血球的數目最多(平均约为500 万/μl),寿命约 120天,主要的功能是负责氧气的运送。外型为双凹圆盘狀的无核细胞,内含血红素,其中的铁可和氧结合。血红素的正常值为12~14gm/dl,如果血红素太低(即所谓的贫血) ,则身体组织的氧气量会不足,人体会感觉疲倦、头暈、寒颤或呼吸短促。

白血球略呈圆球形,數量约为5000~10000/μl,寿命约二周,少则1~2 天。白血球可分为颗粒球、单核球及淋巴球等,主要的功能是抵抗外來的病原体以保护身体。若白血球數量不足,尤其是白血球中的中性球(ANC)低于500以下,则受感染的机会便会大大增加。

血小板呈不规则狀,正常值为15~45万之间,寿命约10 天,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如果血小板數量不足,则容易出血,身体易出现出血点、瘀青、伤口流血不止等现象。


血液是液态的结缔组织,具有三大功能:
  • 运输功能:携带气体、营养物、代谢废物等物质,以帮助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也具有运送荷尔蒙的作用;
  • 调节功能:能缓冲酸碱值、调节体温、并透过离子与蛋白质的溶解调节渗透压;
  • 保护功能: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能避免大量失血,而血液中白血球及抗体,则具有抵抗疾病侵袭的作用。
血液的浓度高且黏稠,因此流速也较慢,温度比体温略高,约为 38 ℃,呈弱碱性, pH 值在 7.35 至 7.45 之间。血液约占体重的 8%,成年男性血量约在 5- 6 公升,成年女性则在 4- 5 公升左右。   
血液组成包括血浆及血球,血浆是富含溶解物质的水状液体,约占总血量 55%,血球则占 45%,其中 99% 为红血球,而白血球与血小板则不到总血量 1% 。

  • 血浆中有 91.5% 是水, 8.5% 是溶质,这些溶质大多数为蛋白质,血浆蛋白透过进出微血管壁的机制以维持渗透压,肝细胞负责合成大部分的血浆蛋白,包括 54% 为白蛋白,38% 为球蛋白,及 7% 的纤维蛋白原。
  • 免疫球蛋白为血浆蛋白的一种,当有外来物如细菌入侵时,大量抗体会被制造,经血浆运送与外来物抗原结合,使抗原无法再作用。血浆中除蛋白质外,尚有电解质、营养素、酵素及荷尔蒙、气体、以及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酸酐、氨与胆红素溶解其中。
  •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若因凝血而转化成纤维蛋白,则该血浆称为血清
  • 血球包含三种主要成分即红血球、白血球与血小板。
  • 红血球占总血量的百分比称为血比容。成年女性血比容约为 40%,成年男性为 45%。红血球含携带氧气的蛋白质称血红素,其色素使血液呈红色。健康成年男性红血球量约每毫升 540万,女性约每毫升 480万,能存活120天。红血球为双凹圆盘状,直径约 7- 8μm,没有核或其他胞器,每个红血球含有 2 亿 8 千个血红素分子,因红血球的形状且无核无胞器因此利于氧气的携带。每个血红素分子含四个多 链及四个原血红素,每个原血红素与多链上有一个二价铁离子,能与氧气结合,另外血红素也能与二氧化碳结合。 
  • 白血球的数目约在每毫升 5000-9000,存活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依其是否具有颗粒分为颗粒性白血球与非颗粒性白血球两类。
    1. 颗粒性白血球:包括中性球嗜酸性球嗜碱性球,占 60-70%,多核,具吞噬作用,有溶解 能摧毁细菌;嗜酸性球占 2- 4%,颗粒偏红,亦稍具吞噬能力,吞噬抗原 - 抗体复合体,进而阻止发炎的扩散;嗜碱性球占 0.5-1%,较前两者小,主要是产生发炎物质(如组织胺),促使发炎或过敏反应的进行。
    2. 非颗粒性白血球:有单核球淋巴球两种。单核球体型最大,占 3-8%,其核有皱褶,进入组织间隙后形成巨噬细胞;淋巴球占 20-25%,小而圆,包括 B 细胞和 T 细胞,与免疫反应有关。B 细胞主要位于淋巴组织中,当有抗原呈现时可以产生抗体,T 细胞主要可分为辅助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与抑制性 T 细胞,功能分别为辅助 B 细胞产生抗体、分泌毒性物质直接杀死细胞、与抑制辅助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
  • 血小板有许多颗粒但无核,由骨髓中巨核细胞的细胞质断裂形成,主要与凝血作用有关,其半衰期为 8-12 天。
为什么要输血
癌症病童因接受化学治療、放射线治療或手术治療,造成骨髓抑制(血球被破坏)或失血过多;另外,因疾病本身而导致无法制造出正常的血球 (如白血病或固态肿瘤侵犯骨髓等)等等的情况,在臨床上通常会使用输血治療,将血液成份(包括红血球、血小板等)输入体内,以达到短时间内矫正或缓解臨床症狀的效果,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血液成份治療
传统的输血治療是将全血输注给病人,然而,B型肝炎阳性多、国人捐血风气不高,使血源的掌握与供应有困难。此外,多數病人只缺乏血液中的某一种成份,若输予全血,只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治療效果,再不然就是治療效果达到了,但却多输了不必要的液体,徒增血液循环的负荷,并且增加输血的其他副作用,因此近年來多施行血液成份治療。
所谓血液成份治療,即是依病人的病情需要,分别输给不同的血液成份,例如.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等,如此不但可减少输血量的过度负荷,避免输注全血造成的不良反应,更能节省血液资源,发挥血液多用途,达到 「物尽其用」的最佳境界。


常用血液成份之种類及主要用途
血液成份 内容物 容积/每单位 主要用途
全血 红血球、
白血球、
血小板、
血浆
250c.c 大量出血,如.手术中、肠胃道、
产后等大量出血。 (红血球及血
液容积均减少时)


红血球制品
血液成份 内容物 容积/每单位 主要用途
红血球浓厚液 红血球、白血球、 血小板、少量血浆 110-150c.c 用于血液容积正常、贫血病人的治療。如.重型海洋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等。
洗涤红血球 红血球、极少量白 血球、 极少量血小板、 极少量血浆 110-150c.c 增加血红素值,减少因血浆蛋白或白血球抗体引起之过敏性或发烧等输血反应。
减白血球之红血球 红血球、极少量白血球、 极少量血小板、 极少量血浆 120c.c 防止白血球造成的发热反应
保存稀有之血液制品
保存自体红血球(自体输血)
   
血小板制品
血液成份 内容物 容积/每单位 主要用途
血小板浓厚液
(任意捐血者)
血小板、少量白血球、 少量红血球、
少量血浆
30c.c 用于因血小板缺乏或血小板病变所引起之出血。如.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症。分離术血小板用于有 HLA抗血小板抗体之血小板缺乏性出血之患者,此时多采用 HLA配合之血小板。
血小板分離术
(分離术) (HLA 相合)
(减白血球之血小板)
血小板、少量白血
球、 少量红血球、
少量血浆
300c.c 应用血液成份分離仪器,由一
位捐血者分離出血小板,提供
患者输用,其余之血浆及红血
球则输回捐血者体内。如.急性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症
之患者可使用。

血浆制品
血液成份 内容物 容积/每单位 主要用途
新鲜冷冻血浆 血浆、 所有的凝血因子、补体 100- 150c.c 用于某些血液凝固疾病之病人或大量输血病人补充凝血因子及扩充体液用。如.A型血友病、烧烫伤、肝硬化等。
冷冻血浆 血浆、安定之凝血因子(不包括第5及第8凝血因子) 100- 150c.c 免疫球蛋白缺乏者
血浆蛋白缺乏者
B型及 C型血友病
烧烫伤
肝硬化
暂时性循环血液量补充
白血球浓厚液
(任意捐血者)
(分離术)
大量白血球、少量红血球、 极少量血小板、极少量血浆 30c.c- 300c.c 用于中性球重度减少,并有感染而抗生素使用48小时以上无效,且预期骨髓功能二至四周内可恢復者。

输血时之注意事项
1、备血
医护人员会正确地确认病童的姓名,并采取病童的血液样本,经再次确认后送血库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检与交叉配对。

2、核对
输血前,医护人员会先核对血袋上的号码、血液成份、保存期限,另外还需核对病童的姓名、血型、病歷号是否符合。到了床边,医护人员则会再次核对血袋上之资料,并說出病童的姓名,以防止输血错误。

3、输血与一般静脉注射液的共容性
输血前后均会使用0.9%的生理食盐水冲注点滴管路,在输血时只有0.9%的生理食盐水、新鲜冷冻血浆、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可以与血液共同输注,绝对不可与其他种類之输液或药物一同输注,以免造成血球破裂、凝血或溶血。
 
4、使用输血过滤器
所有血液制品都需要使用输血过滤器來输注,以去除血袋中之微细血凝块或血球细胞的碎片、杂质等。一般输血用标准的输血过滤器即可。

5、血液输注的时间
因为较严重的输血反应多发生于输血的初期,因此输血开始的5~15分钟内速度要慢,若无输血反应才可将输血速度增快。一袋血需于一定时间内输完,否则在室温下太久,有发生溶血或细菌孳生的可能性。
有些血液制品,如红血球制品可能会较浓稠,护理人员有时会使用输血加压器适度的给予血袋加压,可使血液输注较顺畅。此时,您也可以注意血液输注是否顺畅、快输完时先提醒护理人员前來处理。

6、血液的加温
除非需要以很快的速度输血,否则并不需将血液加温。即使要加温,一般会使用血液加温器,但必须防止温度超过40℃。因温度过高易引起溶血现象,更应避免将血袋放入热水中或使用微波炉加热。

7、输血反应
输注任何的血液制品,对受血者而言均有危险性,包括急性输血反应及延迟性输血反应,由于很多反应均是无法事先预防,因此医师会仔细衡量有无输血的必要。
常見的输血反应有颜面潮红、搔痒、荨麻疹(风疹块)、寒颤、发烧、恶心呕吐、胸痛、心悸、头痛、血尿、少尿、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造成休克或肾衰竭等。依输血反应的程度大致可分轻度、中度、重度。
若发生输血反应,医护人员会先停止血液的输注,但仍维持静脉点滴;另外,会给予抗组织胺注射或口服退烧剂,必要时可给予類固醇治療。
所以,在输血期间,可注意病人是否出现不适的症狀,若有任何異常,请通知医护人员尽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