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

人类的生殖历程

人类的生殖历程



生育是一个非常奥妙的过程。从理论上讲,自然生育最起码的条件包括精子、卵子,通畅且具备正常功能的输卵管,能够容受胎儿并支持其生长足月的子宫。看似简单的生育过程充满奥妙。自然界的和谐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因为科技的参与,在过去认为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今天仍可能发生:妇女怀孕不再受年龄的限制,即使绝经期妇女仍有机会借助她人的卵子获得妊娠。在人类辅助生殖过程中对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低,只要有几个精子,就足够生育需求了。还有克隆技术也是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为基础的,但由于目前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安全性没有得到证实,且存在诸多伦理问题,全世界普遍对该项技术持反对观点。


自然生育过程是一个复杂、微妙、和谐的过程。生育年龄的妇女每个月经周期释放一个成熟卵子,卵子的释放、成熟与输卵管是否通畅无关。输卵管的作用类似桥梁,同时又兼具传送带的作用。显微镜下的精子极类似水中的蝌蚪,它们可以通过尾巴的摆动游走到卵子周围,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相遇,卵子的运输则必须通过输卵管。输卵管内充满细小的纤毛,纤毛在激素的作用下不断向子宫方向摆动,同时输卵管自己也在蠕动,将其中的卵子向子宫方向运输。正常的输卵管长度约为6~15厘米,柔软而纤细。与普通的“传送带”不同的是,输卵管在运输的过程中为卵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子宫则类似肥沃的土地,在激素的作用下周期性改变,排卵后激素的作用使子宫内膜变得松软而充满营养。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器官的参与,它们之间的配合十分和谐,尤其排卵前后,子宫、输卵管的一切改变都为精子卵子的结合、胚胎在子宫中种植和发育创造有利条件,配合得天衣无缝。

任何影响到精子质量、卵子发育成熟、输卵管运输和子宫内膜的因素都可能导致不育。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人工流产技术帮助人类更好地控制自身繁衍,同时也增加了不育的发生率。工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工业污染、化学污染影响了精子、卵子的质量。据估计,生育年龄的夫妇中至少8%受不孕症困扰,而半数以上的不孕夫妇都曾经有过怀孕史。由于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引产或生产后,宫颈口开放,阴道、宫颈的保护屏障破坏,加上抵抗力降低,更容易继发感染,导致不孕。
http://sz.slzx.cn/ct/szweb/web_right/sz1.htm
人类生殖过程全彩讲解
   人体的生殖主要由生殖系统来完成。人体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两种。
    一、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分为内外两部分,和生育有关的主要是内生殖系统。它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等。阴道是连接外阴及宫颈的管道。子宫主要由肌肉组成,位于盆腔内,大小形状象倒置的梨,子宫内层有膜覆盖,称为子宫内膜。输卵管一端连接于子宫,另一端开口于卵巢,卵巢端的输卵管口呈伞状,其作用是在卵巢排卵时抓住卵子。卵巢的功能除排卵外,还有分泌雌激素和孕酮的作用。
卵子
卵子从喇叭形开口进入输卵管后,靠输卵管内壁上纤毛的摆动,渐渐向子宫移去(图为输卵管的切面)
卵巢每月排出一个成熟的卵泡,卵子裹在其中
输卵管的喇叭形开口紧靠卵巢,准备随时捕捉卵巢排出的卵子
  二、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阴茎等。睾丸位于阴囊内,是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地方;精子自睾丸产生,在附睾成熟。从精子的产生到成熟大约需要72天;成熟的精子进入输精管,暂时储存在那里;精子通过精囊腺,和前列腺液一起,通过射精从勃起的阴茎排出体外。
 
   男子的睾丸(左图)中存在大量的精曲小管(右图,模式图),它们是制造精子的车间
   
    这是其中一根精曲小管的横截面,一批批精子在精曲小管中被制造出来(图最中央部分)
精子     睾丸每秒产生300-600个精子,然后集中输送到附睾中
  三、人的胚胎发育过程
  人体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卵细胞受精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一面移动进入子宫,种植在子宫内膜里。受精卵不断分裂,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细胞,这些细胞逐渐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胚胎发育到第8周末,已露出人的雏形,从这时起一直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见图)。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时间约为280天。胚胎发育成以后,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叫做分娩。
    一次进入女子阴道的精子有2—4亿个,它们聚集在子宫颈口,等待进入子宫。但子宫颈管又细又长,大部分精子无法入内,只有约5000个精子进入了子宫腔
    精子像鱼一样尖尖的脑袋有利于泳进,长长的尾巴有力地摆动     精子前进的发动机藏在头尾之间的额部     到达输卵管壶腹部的精子只剩下30—50个,它们一起围攻等在那里的卵子,并集体寻找突破口
精卵结合
精子用头部红色的顶体酶"攻入"卵子体内
只有一名幸运者才能进入卵子
脱去无用的尾巴(左),完全融入卵子体内(右)
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受精卵诞生了
  来自父方的原核和来自母方的原核正在交融,这两个原核内携带的DNA物质决定了孩子的一切
受精卵开始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受精卵一边分裂,一边向子宫移动,到达子宫需7-8天
 
两细胞变成了四细胞,六细胞...
这已经是多细胞了,称为桑葚胚
囊胚形成,已经开始准备附到子宫壁上,称为着床
受精卵到达子宫后,分泌出蓝色粘液,以固定于子宫内膜
随后受精卵长出根须(右图),深深扎根在子宫壁中
这是胚芽,受精后的第三星期。别看这小小的胚胎才2毫米长,但它却已具备发育成全身各个器官的原始结构-外、中、内三个胚层了,手和脚的雏形已经出现
第四星期脐带出现,我就依靠这个从母体获得生长所需要的一切:营养,氧气等并且排出废物
你们不觉得我已经越来越象条鱼吗?
小巢胚胎的生长,离不开子宫中胎盘的供养;每天长1毫米,离不开羊水中的丰富养料
第五个半星期的我我已长到14毫米啦!有眼睛、鼻子,还有小嘴巴这时CMV(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对我还是会伤害,药物会影响我的生长
第六星期的宝宝皮肤下面直直的脊柱挺起来了,肌肉、肋骨也已长出,一些腺体已开始形成,手指也初步长出
第八星期的小生命长达4厘米的我,几乎所有的器官已经就位,黑黑的眼珠使我更加漂亮,大大的脑袋中,脑神经细胞已大量形成。
以前,我的小名叫胚胎。两个月后,我改名叫胎儿。此时,我的体重已有13克。
谨防污染。此时的我最怕环境污染,什么烟啊!射线啊!药物啊!噪声啊!请离我远点。
3个月了!
四个多月的我,安详地浮在温暖的羊水中,这使我避免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碰撞。
我听见了。尽管第八星期时我已长出小耳朵,但直到第四个月,我的耳朵才像模像样地长成,爸爸妈妈开始每天给我上课,据说这叫胎教。
小手初长成。第六星期时我已有了小小的手,可实在不好意思,长得不太好看。直到第十七星期,我的手才与大伙差不多,上面也有了指甲。
不安分的小脚脚。在第四星期时我长出了两只小脚脚,但一直到第九星期,我的小腿、脚趾才正式开始发育。长得越快,我越不老实,小脚脚的一阵猛踢使妈妈感到欣喜,大人把我的蹬踢叫作胎动。
人家叫我毛毛。第六个月时我全身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绒毛——毳毛,直到出生前才褪去,只留下顶上头发。
第八星期时,从外形上别人难分我是男还是女,但内在的变化早已定形。第十六星期时我的小鸡鸡——阴茎才初步长成,还有睾丸。
女孩与男孩真是不一样,她第十一星期时已可见到卵巢,但要等到第二十一星期时才能见到阴蒂
八个多月的我已长到24厘米了,但人家还是叫我胎儿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旧房子里住了280天,经过一阵阵的推动,眼前突然一片光亮,我来到了人间。

还想更了解胎儿发育过程吗?请点击这个链接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器官分为外生殖器及内生殖器两部分。外生殖器是在外阴部可见到的部分,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前庭大腺、处女膜、尿道口及会阴部等,上达耻骨联合,下至会阴,两侧以两大腿内侧为界。内生殖器位于骨盆腔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女性内生殖器



    1、阴道:是一个管状器官,长约10厘米,位于小骨盆下方中央。其上端与子宫颈下部相连,形成环状较宽大的阴道穹窿,并分为前部、后部和侧部。阴道穹窿后部与子宫直肠凹陷相连处为腹腔最低点,如经此穿刺,对某些疾病如宫外孕可进行诊断;亦可经此行阴道或输卵管结扎等手术。阴道壁由粘膜、肌层及浆膜三层组成。阴道前壁与膀胱、尿道相邻,后壁贴于直肠。阴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因卵巢女性激素的作用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可根据其脱落细胞的种类及比例来了解妇女体内雌激素及孕激素的水平,以诊断某些内分泌疾病。此外,阴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内含有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糖原被分解成乳酸,使阴道内保持酸性环境,可防止致病菌在其中繁殖。阴道是月经和白带(阴道分泌物)排出的通路,又是性交器官,也是分娩时胎儿通过的产道。

    2、子宫:是由平滑肌组织构成的空腔脏器,在成人其大小约为7厘米x 5厘米×3厘米,容量约为5~8毫升,形状似一个倒置的鸭梨。它位于骨盆腔的中央,前方为膀胱,后方为直肠,可分为子宫体及子宫颈部。子宫体底部两侧与输卵管相通,并经此与腹腔相通,下方通过子宫颈而开口于阴道内。子宫前外方有圆韧带,侧方有阔韧带及主韧带,后方有子宫骶骨韧带,将子宫固定于前倾前屈位。但子宫的位置可因体位变动,膀胱及直肠的充盈,固定子宫韧带的紧张或松弛等因素而发生改变。少数妇女的子宫体与子宫颈可形成较小的角度。因此,在探测子宫腔,扩张子宫颈管,放置宫内节育器及刮宫时应特别注意,术前一定要查清子宫的位置。
   
    子宫体连接子宫颈的狭细部分叫做子宫峡部。子宫的前方近子宫峡部,腹膜在此处反折覆盖膀胱,与子宫壁结合疏松,形成膀胱子宫凹陷,剖宫取胎时常需将此处腹膜剪开,推下膀胱,以暴露子宫下段而进行手术。

    子宫腔为一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全长约为7厘米。其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妊娠末期及分娩时,子宫峡部变宽变长,形成子宫下段。

    子宫壁分为3层,粘膜层即子宫内膜,肌层和浆膜层即腹膜层。子宫内膜为软而光滑的粉红色粘膜组织,青春期后在卵巢女性激素的作用下,其表面的功能层可发生周期性变化,未孕时定期脱落而形成月经;怀孕后则形成蜕膜以利胚胎的种植和生长发育。

    子宫肌层为子宫壁最厚的一层,由平滑肌及弹性纤维组成。未孕时子宫肌层收缩,可使内膜呈螺旋状,压迫血管而使经血停止,分娩时由于其规律性收缩,使子宫口开大而娩出胎儿。

    子宫颈是子宫下部较窄的部分,呈圆锥状伸入阴道。其下端中央有一小口叫子宫颈外口,未产妇女近似圆形,已产妇女的外口则变为大小不一的横裂,并将其分为前唇和后唇。子宫颈的粘膜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粘液,呈碱性,可形成粘液栓将子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子宫颈阴道部是复层鳞状上皮。在子宫颈外口的柱状上皮与阴道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3、输卵管: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子,长约8~14厘米。其内侧端开口于子宫角,与子宫腔相通;外侧端开口于腹腔,从内口到外口共分4个部分:①间质部,为输卵管位于子宫肌壁内的部分,长约1厘米。②峡部,为子宫壁向外伸展的部分,长约2~4厘米。以上两部分的管腔均狭窄。③壶腹部,系峡部向外延伸膨大的部分,长约5~8厘米,管壁薄,内径近端为1~2毫米,远端膨大可达1厘米以上。④伞部(伞端),为输卵管的最末端,因呈伞状而得名,开口于腹腔,长约1~1.5厘米。伞部周缘有许多放射状不规则突起,具有“拾卵”的作用。

    输卵管壁由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上皮有纤毛细胞,其纤毛可以摆动;无纤毛细胞则有分泌作用。肌层平滑肌收缩可使输卵管由远端向近端蠕动,在纤毛细胞纤毛摆动下,使卵子和受精卵向子宫腔内运行。

    输卵管吸取卵巢排出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受精成为受精卵,并经此管道被运送至宫腔。

    4、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呈扁椭圆形,位于子宫后下方,左右各一。成人卵巢的大小约为4厘米×3厘米×1厘米,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卵巢的外端靠近输卵管的伞端,并与漏斗骨盆韧带相连(内有卵巢的血管及神经),内端以子宫卵巢韧带与子宫角相连,后缘游离,前缘由卵巢系膜与子宫阔韧带相连。来自漏斗骨盆韧带的卵巢动、静脉经过卵巢系膜进入卵巢门,再进入卵巢实质内。
 
    卵巢组织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在外层,其内有数以万计的始基卵泡及发育阶段不同的卵泡,在卵泡之间是致密的结缔组织。髓质在卵巢的中心部,含有疏松的结缔组织,丰富的血管、淋巴和神经,无卵泡。卵巢的全部结缔组织统称为卵巢间质。
   
    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内的卵泡生长发育成熟而产生卵子;并分泌雌、孕激素,使女性生殖器官成熟发育,维持第二性征及生殖功能。


(由于不属于课程范围内,所以我只提供链接,想要多了解一点的同学可以点击以上链接更深入了解。)

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中卵巢与子宫内膜间关系示意图
子宫内膜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改变,一般分为四期,简述如下:

一、增生期

经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开始增生,先是修复剥脱处创面,随后因继续增生而变厚,腺体增多、变宽,并渐屈曲。血管也增生,渐呈螺旋状。间质则增生致密。
此期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即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左右。

二、分泌期

约为月经周期的15~23天,相当于排卵后黄体成熟阶段。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将使增生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扩大、屈曲、出现分泌现象。血管也迅速增长,更加屈曲。间质变疏松并有水肿。此时内膜厚且松软,含有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

三、月经前期

相当于黄体退化阶段,约经期的24~28天。黄体退化时,孕激素、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激素的这一减退,将使内膜间质水肿消退变致密,致血管受挤压而使血流郁滞。最后轮番地出现局部血管的痉挛性收缩,造成内膜缺血、坏死,血管破裂出血。

四、月经期

为月经周期第1~4天。在内膜功能层(在基底层以上的部分,厚约5~6mm形成的散在小血肿,将使坏死的内膜剥脱,随血液排出,称之为月经。内膜的基底层随即开始增生,形成新的内膜。故月经期实际上是一个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



女同学们也可以看一看需要留意的女性7个特别“经期”


2012年9月9日星期日

生物的性状及相对性状

生物的性状及相对性状

  生物体的各种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在遗传学上称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有的是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如植株的高矮、动物的毛色等;有的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如人的血型等。同种生物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人的虹膜的颜色有黑色、茶色和蓝色,狗的毛有直毛和卷毛,等等,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互为相对性状。


2012年9月4日星期二

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器者乃人类繁衍后代之器官也,生殖器亦是获得生理愉悦的介质。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为人类的繁衍做出具大贡献的生殖器,羞于启齿。生殖器是无辜的,生殖器只不过是人体的一个器官而已,只是与涉及繁衍的性活动联系在了一起。

生殖器按男女性别分为男性生殖器和女性生殖器,在性生活中男性生殖器为施体,女性生殖器为受体。按生殖器处在人体中的部位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不洁的生殖器接触可传染性疾病,造成健康隐患。男性生殖系统由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个部分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体(睾丸)、排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以及附属腺体(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男性的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有部分合并,如:阴茎和其中的尿道(也称射精管)。

前列腺

前列腺正面观

前列腺是不成对的实质性器宫,由腺组织和肌组织构成。前列腺上端横径约4cm,垂直径约3cm,前后径约2cm。表面包有筋膜鞘,称为前列腺囊。囊与前列腺之间有前列腺静脉丛。前列腺的分泌物是精液的主要组成部分。

前列腺呈前后稍扁的栗子形,上端宽大称为前列腺底,邻接膀胱颈。下端尖细,位于尿生殖隔上,称为前列腺尖。底与尖之间的部分称为前列腺体。体的后面较平坦,在正中线上有一纵行浅沟,称为前列腺沟。男性尿道在腺底近前缘处穿入前列腺,经腺实质前部,由前列腺尖穿出。近底的后缘处,有一对射精管穿入前列腺,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后壁的精阜上。前列腺的排泄管开口干尿道前列腺部的后壁。

前列腺一般分为5个叶:前叶、中叶、后叶和两侧叶。中叶呈楔形,位于尿道与射精管之间。40岁以后,中叶可变肥大,向上凸顶膀胱,使膀胱垂明显隆起,并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原生殖膈之间。前列腺底与膀胱颈、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相邻。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为直肠壶腹。直肠指诊时可触及前列腺的后面,以诊断前列腺是否肥大等,向上并可触及输精管壶腹和精囊腺。小儿的前列腺甚小,性成熟期腺部迅速生长。老年时,前列腺退化萎缩。如腺内结缔组织增生,则形成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表面有一层被膜。其内有较多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这些成分可伸入腺内,组成前列腺的支架,前列腺的实质由30~50个复管泡状腺组成,共有15~30条导管开口于尿道精阜的两侧,按腺体的分布,可分成粘膜腺,粘膜下腺和主腺。结构特点:(1)腺泡上皮为单层立方,单层柱状或假复层柱状,(2)形态不一,腺腔不规则(3)间质较多,除结缔组织外,富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4)腺泡腔内常见凝固体,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浓缩而成。功能:分泌物参与构成精液,分泌活动受雄激素调控。


男性生殖系统详图和射精原理




  性生理知识作为一门与人类自身幸福和健康最为密切相关的知识不仅在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匮乏,就是在中青年人群中也是知之甚少,所以在这幅图片中让您了解男性性生殖系统的解刨学结构和男性的性高潮射精原理。其解刨学结构见图1,高潮射精原理文字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勃起---在身体或心理刺激下副交感神经传出冲动使阴茎动脉舒张,静脉收缩,导致阴茎中勃起组织充血,压力升高而造成阴茎勃起。
  第二阶段:持续---在阴茎与阴道的节律性磨擦刺激下副交感神经连续兴奋,使阴茎维持勃起状态并产生身心快感,同时伴有尿道球腺分泌沾液起润滑作用。早泄男士此阶段在5分钟左右,健康猛男此阶段在40分钟以上(时间长短任意控制)。
  第三阶段:射精---它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移精:当性刺激变得极其强烈时,位于脊髓1--2节段的反射中枢发出交感神经冲动,抵达生殖器,致使附睾输精管壶腹收缩,将精子移至后尿道,然后前列腺外周的平滑肌收缩,继而精囊也收缩,将前列腺液和精囊液排出,并推动精液前移。
  第二步射精:后尿道受到刺激后发出信号,通过阴部神经传入脊髓骶段,随之脊髓发出节律性冲动至坐骨海绵体肌和球海绵体肌,使其收缩,造成勃起组织的内压力出现节律性的波浪式增高,将精液经尿道射出体外。射精时,膀胱刮约肌发生收缩,封闭膀胱与尿道的通路,以防止精液进入膀胱或尿液进入尿道。射精过程使男人产生强烈快感而达到高潮。射精后交感神经冲动使阴茎动脉收缩,静脉舒张,勃起组织中的血液很快减少,内压下降勃起消失,此后一段时间处于不应期,不能发生勃起与射精。


2012年9月2日星期日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的模拟影片

有丝分裂的显微影片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模拟影片




中文课件
有丝分裂(看到熊猫吗?按一按它!)
http://moodle19.chsbp.edu.my/file.php/36/cell_division/mitosis.swf
减数分裂
http://moodle19.chsbp.edu.my/file.php/36/cell_division/meiosis.swf
精子的减数分裂
http://moodle19.chsbp.edu.my/file.php/36/cell_division/sperm_meiosis.swf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i. 形成体细胞 i. 形成生殖细胞
ii. 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离 ii. 第一期的减数分裂,着丝点不分离。第二期减数分裂,着丝点才分离。
iii. 一次细胞分裂 iii. 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
iv. 产生两个子细胞 iv. 产生四个子细胞
v. 染色体数目不变 v.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差别

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

内分泌腺和激素

内分泌腺和激素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是负责调控动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正常运作的两大控制系统之一,由分泌激素(荷尔蒙)的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所组成。另一个控制系统是神经系统。荷尔蒙又称为激素,是一种化学传导物质,自腺体分泌出来后,借由体液或进入血液经由循环系统运送到标的器官而产生作用。
定义:所有分泌激素的腺体。
功能:通过激素调节身体的活动。


动物体内无导管的腺体称为内分泌腺,其分泌物称激素,它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传播到不同组织的细胞内发挥调节器官系统和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这种分泌方式称内分泌。

内分泌腺主要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松果腺、性腺(睾丸和卵巢)和胰腺的胰岛等。

胎盘和胃肠道虽分别属于生殖和消化器官,但因也具有内分泌功能,也可看做内分泌器官。下丘脑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因与垂体在功能上的密切关系,且本身有分泌功能,因而下丘脑 -垂体也被当做一个功能性内分泌机构。

激素除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外,随着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某些细胞(如神经元,胃肠G细胞)分泌的具有激素作用的某些化学物质,不论它是借血液运送到别处,或仅在局部起作用,也被称之为激素,因而有神经激素和局部激素之分。


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运输

激素分泌的调节非常精密,其微量的变化可以在纳克(nanogram,ng)或皮克(picogram,pg)级上。一般分3种调节,有的激素分泌须有一种以上的调节机制。

①神经的调节
即由下丘脑接受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后,释放激素对腺垂体的分泌进行调节。

②体液的调节
代谢物浓度的增高或降低可改变有关激素的分泌。简单的型式如高血糖使胰岛素释放,低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还有某一激素调节另一激素分泌的型式,如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分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反过来又抑制腺垂体的分泌等等。

③遗传调节
指遗传密码决定内分泌器官的机能表现。

  激素的转运方式因不同的激素而异。蛋白质或多肽激素在腺体内产生后常贮存于该腺体内,当机体需要时才分泌到邻近的毛细血管中。类固醇激素则不贮存,产生后即释放。在循环血液中单纯的类固醇激素很多,但因与它们的载体蛋白(如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以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等)结合而限制了向组织中的扩散,同时延长了作用的时间。

激素的作用机理

受激素作用的器官或细胞称为靶器官或靶细胞。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或细胞质内有识别某一激素的特种蛋白,称为受体。只有受体存在,才能使激素这一信息变成动力,从而使细胞表现其特有功能。作用的强弱一方面取决于该种激素的含量,另一方面取决于细胞受体的数目。激素的含量愈多,在足够数目的受体下,则作用愈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由于控制了细胞活动的一些正常调节过程,如控制细胞内调节物(如环一磷酸腺苷)的生成或破坏,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产生酶或增加其生成量,控制分子通过膜的转运等,因而能产生特有的生物学效应。现在已研制成的抗激素则能使激素的生物学效应降低或消失。蛋白质或多肽类抗激素有抗胰岛素、抗甲状旁腺激素、抗降血钙素和抗胰高血糖素等。此外,非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与类固醇激素之间也有拮抗作用,如抗孕激素、抗雄激素和抗雌激素,以及抗皮质激素等也可称为抗激素。雌激素就是天然的抗雄激素,孕激素则是天然的抗雌激素。

内分泌腺的种类和功能


垂体

一个稍扁圆的红褐色腺体,位于颅底蝶骨的垂体窝内,外被覆硬脑膜,借一很细的柄悬于间脑底下方。家畜中牛的垂体最大,约重2~5克,而猪的垂体仅0.3~0.5克。垂体的大小因年龄和功能状态而变化,如妊娠期间的垂体常会增大。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从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8肽,其中有4种是天然存在的,即催产素、精氨酸加压素(大多数哺乳动物)、赖氨酸加压素(猪)和精氨酸催产素(家禽)。加压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水在肾内的重吸收,防止过多水分从尿中排出,即所谓抗利尿作用,这类激素也常称为抗利尿激素;大剂量时可使血压升高。催产素的作用是收缩子宫和促使乳腺排乳,是分娩和哺乳期间的重要调节物,对家禽产蛋也有作用。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
①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对母畜可促进卵巢内卵泡的生长、卵母细胞的成熟、雌激素的分泌、排卵、黄体的发育和孕酮分泌;对公畜则可保使睾丸分泌雄激素,生成精子和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
②催乳激素。在家畜分娩时促使泌乳;对鸽子还可刺激嗉囊生成嗉囊乳;对雪貂和绵羊有促使黄体分泌的作用。
③促甲状腺激素。
④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分别促使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的活动加强,分泌甲状腺素或皮质激素,产生很广泛的效应。
⑤生长激素。可促进组织和骨骼的生长。
⑥促黑素细胞激素。其作用还未确定,可能有关色素沉着,并对中枢神经系的中枢兴奋状态有调节作用。

甲状腺

位于喉头和气管接连处的两侧呈鲜红或红褐色的腺体,分为左右两叶,以腺峡相连。猪的腺峡发达,两叶几乎联成整块;马的腺峡不发达;骆驼则无峡部。甲状腺能聚集碘并分泌含碘的激素,如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分别简写为T1和T3)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动物)和生长发育,并与家畜被毛的生长与脱落以及泌乳有关,对生殖机能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有影响。由哺乳动物甲状腺腺泡壁上的C-细胞分泌的降血钙素可使血钙降低。
甲状旁腺

位于甲状腺的侧旁,有的就在甲状腺包囊内,是与甲状腺独立无关的腺体。其数目和位置因畜种而异,如猪只有一对,位于甲状腺的前方;牛有两对,一对在甲状腺外颈总动脉分支处,另一对在甲状腺内;马有两对,一对在甲状腺前,一对在后。家禽和低等脊椎动物甲状旁腺的腮后腺也分泌降血钙素对体内钙的代谢进行调节,使血钙稳定于常值范围。

肾上腺

位于左右肾脏的前内侧、呈棕红色。外层为皮质,中央为髓质。皮质分泌的类甾醇激素,按生理效应又可分为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前者包括皮质素(可的松)、皮质醇(氢化可的松)和皮质酮等,其作用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转化为糖,同时阻止组织对糖的氧化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大剂量分泌能增强家畜对各种有害刺激(如寒冷、饥饿、缺氧、创伤和感染等)的耐受能力,还有抗过敏和抗炎症的作用。后者包括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等,可促使肾脏远曲小管对钠、氯和水的重吸收而抑制对钾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钠和钾的平衡以及细胞外液水分和血量的相对稳定。肾上腺髓质分泌胺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家畜在紧急状态下的心跳增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竖毛、瞳孔扩大和血糖含量升高等反应,都受这类激素控制。

胰岛

胰脏腺体组织中不与腺导管相联的大小不等的细胞群。其总重量约为胰腺的 1~3%。胰岛中的α细胞(禽类胰岛中占多数)和β细胞(家畜胰岛中占多数)都分泌激素。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以及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向糖转化,以保证血糖的适当含量。如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高过一定阈限,就会生成糖尿。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与胰岛素相反,可使肝糖原分解加速,促进糖的异生,从而使血糖升高。如切除禽类的胰腺,常会出现低血糖。

胸腺

属淋巴组织,是灰红色的小叶状腺体,位于胸腔的心纵膈,分为左右两叶。胎儿和幼畜的胸腺体积较大,接近性成熟时最大,以后逐渐萎缩。由胸腺组织分泌的胸腺素,可使来自骨髓、脾和其他组织的淋巴原始细胞成熟而具有免疫作用。

松果腺
这个脑是从右边看的
位于第3脑室顶壁的后部,四叠体与丘脑间的凹陷处,为小卵圆形或松子形的红褐色器官。家畜的松果腺也是神经内分泌器官,光线对视网膜的刺激可经神经束到达松果腺。分泌两类激素:一类是吲哚类化合物,以黑素紧张素为主,在低等脊椎动物中可使皮肤细胞内的黑色素聚集而使肤色变浅;在高等脊椎动物中则能抑制腺垂体,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间接地抑制卵巢的活动。分泌的另一类激素是肽类物质,如催产素等。

性腺


睾丸和卵巢的统称,前者是形成精子的器官,后者是形成卵子的器官。由它们生成和分泌的性激素常可分为4类:雌激素、孕激素、松弛激素和雄激素。雌激素由成熟卵泡上皮中的颗粒细胞分泌,能影响母畜第二性征的发育,促使阴道、子宫角和输卵管粘膜增长,加强子宫和输卵管的收缩,对雌性的行为和本能也有一定作用。卵泡排卵后形成的黄体能分泌孕激素;若排出的卵细胞受精,母体妊娠,则黄体生长加强,分泌孕激素的时间也延长。孕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具有分泌性,为受精卵的附植准备条件,使阴道分泌粘液,降低子宫肌肉的敏感性和活动性,有助孕和维持妊娠的作用;此外还可促进乳腺的发育和母性行为。松弛激素由妊娠过程中的卵巢黄体分泌,可使荐髋关节松弛,产道加宽,以利于分娩。产自睾丸的雄激素可促进附性器官如前列腺、精囊腺、尿道球腺、输精管、阴茎和阴囊的生长、发育和分泌活动,刺激第二性征的生成,刺激性行为和性欲,还可维持精子的生成过程,促进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另一种睾丸抑制素则可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其他兼有内分泌机能的器官

主要包括:

胎盘
除保证胚胎从母体获得营养外,也是妊娠期间暂时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多种激素。如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的应用价值较大,有促排卵和促黄体生成的作用。

下丘脑
这一部位的某些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激素,分别促进或抑制腺垂体有关激素的分泌。已知有 3种是对垂体的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起释放作用;有6种对另外3种激素(生长激素、催乳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起促释放作用和抑制释放作用。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和垂体对各内分泌腺的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节。

胃和肠
在消化生理中,胃粘膜某种细胞产生的促胃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而作用于胃腺,能促使分泌胃酸;肠粘膜某种细胞产生的促胰液素能促使分泌胰液。这类物质现也通称为消化道激素或胃肠激素。此外,消化道内还分泌胆囊收缩素、抑胃多肽、胃动素和肠胰高血糖素;以及由神经系统产生的肽类物质,如脑啡肽和生长抑素等。



2012年8月4日星期六

肌肉

肌肉
肌肉是组成人体的一种组织,分布在各组织器官及骨骼表面,每一块肌肉与支配肌肉的神经,营养肌肉的血管,分隔包裹肌肉,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器官。人体总共有七百多块肌肉。其中骨骼肌的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其功能皆为产生力并导致运动。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不由意识控制且为生存所必需,例如心脏的收缩或是肠胃道的蠕动等。骨胳肌的自主收缩用来移动身体且能够被精细地控制,例如眼睛的运动或大腿股四头肌的总体运动。自主肌肉纤维分成快慢两种,慢肌纤维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但力量较小;快肌纤维收缩地较快,力量也较大,但也较快感到疲劳。


每块肌肉都分别有神经与之相连,当神经将刺激的讯息传至肌肉时,肌肉便行收缩。骨骼肌的收缩,完全受大脑意志的控制,所以有随意肌之称。如果连接某块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这块肌肉便因缺少神经传来的讯息而不再收缩,继而渐渐萎缩。


肌肉种类

人体的肌肉有三种:
  • 骨骼肌(或称“横纹肌”或“随意肌”)是通过肌腱固定在骨骼上,以用来影响骨骼如移动或维持姿势等动作。平均而言,骨骼肌最多可达成人男性体重的42%,成人女性的36%。
  • 平滑肌(或称“非随意肌”)出现在食道、胃、肠脏、支气管、子宫、尿道、膀胱、血管的内壁上,甚至也出现在皮肤上(用来控制毛发的直立)。和骨骼肌不同,平滑肌不受意识所控制。
  • 心肌也是一种“非随意肌”,但在结构上则和骨骼肌较相近,且只在心脏内出现。
种类
骨骼肌
平滑肌
心肌(横纹肌)
组成
多核愈合细胞
纺锤形之单核细胞
多核愈合细胞
横纹
有横纹
无横纹
有横纹
生理
随意肌受中枢神经控制
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控制
不随意肌
位置
附着于骨骼上
血管,消化管及其他内脏
心壁,构成心脏肌肉
收缩速度
最快(0.1秒内完成)
最慢(3~180秒内完成)
中等(0.1~0.5)秒内完成
功能
形成体躯运动
形成消化及内脏运动
心搏促成循环
肌纤维形状
长圆柱形两端钝
长纺织形两端尖
长圆柱行肌纤维分支而融合
每一肌纤维之核数
多核
单核
单核
核的位置
细胞边缘
细胞中央
细胞中央

心肌和骨骼肌是条纹状的: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肌小节(sarcomere),由肌小节规则排列成束状;但平滑肌却不是这样,并没有肌小节,也不是排成束状。骨骼肌的排列为规则且相平行的束状,而心肌则是以交错、不规则的角度相连接(称之为心肌间盘)。条纹状的肌肉有爆发力,而平滑肌一般来说是持续的保持紧缩。

肌肉的组成

如果我们像一个细胞那么小,能够随意进入人的身体,那么当我们来到肌肉群中时,就会发现肌肉是由一道道钢缆一样的肌纤维捆扎起来的。这些钢缆组合成较粗较长的缆绳群组,当肌肉用力时,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一张一缩。在那些最粗的缆索之内,有肌纤维、神经、血管,以及结缔组织。每根肌纤维是由较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每根肌原纤维,则由缠在一起的两种丝状蛋白质(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单位,那些大力士们的大块大块的肌肉,全是由这两种小得根本无法想像的蛋白组合成的,当它们联合起来以后,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动作来。人就是靠这些肌肉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肌肉为何会增长

为什么练健美能长肌肉?很多健美运动的爱好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知其所以然对提高健美训练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为此和大家谈谈肌肉增长的生物学基础。

一 肌肉增长与年龄的关系

人体肌肉的增长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可分为快速增长、相对稳定和明显下降三个阶段。男子从出生起,随着机体不断生长发育,肌肉逐年增长,二十五岁时达到最高值,以后又逐年缓慢下降。女子二十二岁左右达到最高值。

少年时期肌肉的含水量比成人高,而肌肉蛋白能源物质等的储备比成人低,肌纤维较细,肌力弱、耐力差,易于疲劳。年龄越小与成人的差异越大。所以,年龄较小的少年不宜进行长时间、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肌肉训练。近青年期后,肌肉增长相对稳定,这时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效果最好。在肌肉明显下降期进行训练效果相对要差一些,但只要身体正常健康,坚持适当的肌肉训练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进行健美训练,关键是要根据肌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自身情况,掌握好肌肉负荷的强度和运动量,避免训练不足和过度训练,这样才能促使肌肉不断增长。

二 肌肉增长的解剖学基础

肌肉的粗细,决定了肌肉力量的大小。衡量肌肉发达程度的指标,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就是说,肌肉中的肌纤维数量多且粗壮,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大,肌肉就发达。肌肉生理横断面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很大。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健美训练能使肌纤维增粗、增多,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原因就在于训练能刺激肌肉,使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更加旺盛,从而为肌肉生长提供了物质保证。

三 肌肉增长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不断增长要靠长期艰苦训练的积累。训练时,体内各组织细胞消耗了大量能量物质,这些能量物质只有在训练后通过休息和营养物质的补充,使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才能逐步得到恢复。恢复在一定时间内会超过原来的水平,出现所谓 “超量恢复”。实践和研究证明,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训练,效果最好。

能量消耗的多少和恢复的快慢同肌肉活动的剧烈程度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就越明显。所谓“在一定范围内”是指运动量不能过大,否则能量消耗过多,不易恢复。长期过大还会造成训练过度,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只有掌握好、运用好超量恢复的规律,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使肌肉稳步增长。

四 肌肉增长的生物化学基础

经常进行健美锻炼的人与普通人相比,肌肉里的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要多,血管更丰富,耐酸能力和无氧酵解能力更强。训练水平越高,能量储备越多,运动的耐受能力越强,肌肉中新生的毛细血管也越多。毛细血管增多,可使肌肉中的血流量增加,新陈代谢加快,同时也增加了肌肉的体积。所以只有坚持长期的健美训练,才能加强肌肉的物质代谢,提高肌肉的能量储备,使肌纤维增粗、增多,肌肉块增大。

肌肉的拮抗性


骨骼肌附于骨上,当肌肉收缩时便会牵动骨,故由肌肉和骨的联合作用乃发生运动。每块肌肉都具有两端,该两端通常越过关节,分别附于不同的骨上,收缩时,一端肌肉所附的骨不动,另一端肌肉所附的骨便藉关节的活动而被拉向不动的一骨。在完成某一动作时,并非仅靠单块肌肉的收缩,而是由一组肌肉同时收缩或舒张,始能完成。例如手臂弯曲时,不仅二头肌收缩,位于手臂外侧的三头肌必须舒张,前臂始能被拉起而完成一曲臂动作。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许多肌肉协同完成的。其中,有的肌肉作用相同,叫协同肌:有的作用相反,叫拮抗肌。如右图所示:肌肉牵动着骨绕关节(支点)活动,一组肌肉的拉力(作用力)与另一组肌肉的阻力(负荷)是相反的,这两组肌肉就是拮抗肌。


反之,三头肌收缩时,二头肌必须舒张,手臂始能伸直。肌肉这种两两成对,运动时互相配合的情形,叫做拮抗作用,行拮抗作用的肌肉,叫做拮抗肌。二头肌收缩时,可使前臂弯曲,此类肌肉,叫做屈肌;与其行拮抗作用的三头肌收缩时,前臂便伸直,此类肌肉,叫做伸肌。由此可知,屈肌收缩时,相对的伸肌必须舒张,骨骼才能活动。

更详细的,与高中课程有关的,请点我